映日荷花別樣紅

映日荷花別樣紅   Bonnie Yin 2019年5月5日上午,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GBCCA)成功地在Newton舉辦了荷花園藝講座,前來參與講座的聽眾達到50余人。 5日一早,天氣有些陰沈,漫長的冬季似乎還不願離去,但習習的冷風卻沒能阻擋人們對荷花的熱愛,對美的追求。GBCCA 的會長一早便帶人布置好了會場,10:30開始不斷有荷友從四面八方聚攏過來,很多朋友還帶來了自制的美食。 11點荷花園藝講座開始,屏幕上展示的美麗的荷花引起了聽眾們陣陣的贊嘆。首先由Lydia Wei女士介紹荷花的相關知識和種植要點。荷花是一種古老的植物,是經過冰河世紀幸存下來的兩大物種之一,原產於中國和美洲,也許是經歷了嚴寒的洗禮,荷花酷愛陽光,必須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才能生長旺盛,中國古代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菡萏”,它與睡蓮外形相像,確是不同種屬的兩種花卉,它們的根莖葉花都有不同之處,荷花喜歡靜水,微酸性土壤,不耐寒冷,5℃以下會發生凍害。夏季荷花盛開,風中搖曳,顧盼生姿,雨打荷葉,別具詩意。 入秋後荷花結出蓮蓬,子實藏於其中,荷葉逐漸幹枯雕萎,這時可以挖取蓮藕,並用清水低溫保存,來年又是壹個美麗綻放的荷花仙子。荷花一身是寶,荷葉蓮子蓮心蓮藕都可以食用,並兼具療效可以入藥。接下來Lydia分享了她種荷花的經驗和種植過程中的註意事項,從容器到土壤,從施肥到澆水,從播種到收獲儲存,引經據典,圖文並茂,趣味橫生,引人入勝,眾多的愛荷聽眾聚精會神,很多人還仔細的做了筆記。 接下來第一位成功在波士頓種植中國荷花的宋銘傑先生用自備的簡單器具給大家演示了荷花種植技術並分享了自己的種植經驗,引得大家翹首探望。宋先生在波士頓種植荷花已有10年時間,經常把自己的荷苗和種植經驗分享給大家,美化了環境,陶冶了情操,豐富了大家的生活,在荷友中享有很高的名望。 講課和演示結束後,講座進入了有獎問答時間,獎品是Lydia自己泡發的蓮子苗和去年收獲的藕根。Lydia根據自己的講課內容提出問題,眾多聽眾紛紛搶答,把講座推向高潮。最後的精彩時間是競拍義賣,Lydia把自己精心保存過冬的藕根貢獻出來,荷友們為了得到喜愛的藕根積極競拍,其中最大的粗如兒臂的壹根蓮藕競拍到了$60,竟拍的收入將用於協助GBCCA舉辦更多精彩的活動。 一點鐘講座順利結束,荷友們邊分享自己帶來的美食,邊交流學習心得,其中荷花酥,桂花糖藕和銀耳蓮子羹都是與荷花相關的美食,受到大家歡迎。走出會場,荷友們紛紛相約夏季賞荷秋品蓮藕,讓我們共同期待壹個荷花驚艷的聚會吧!

琴緣

琴緣        可慶恩 我從小就拉京胡,現在是波士頓京劇協會的琴師,參加過波士頓社區學校的各類演出,每次演出前後,劇團、我和其他票友的名字會在各大華人報紙或網頁中出現。親朋好友常誇我是名揚海外具有專業水平的琴師,實在是過獎了,但說我有童子功或波士頓第一把京胡大概還是不錯的。 類似的“大師級”人才在這裡的其它業餘文化團體也很多,他們都是各自專業領域中的佼佼者,是美國晚期華人技術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人才外流,那麼他們的業餘愛好使他們成為流出來以後的特殊人才。 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愛好和天賦 但是以愛好天賦為職業的,在華人中比較少。當在異鄉的土地上拚搏在不同的文化中立足後,他們的業餘愛好和他們不賴以謀生的一些天賦會自然的萌發出來,這可能是這一現象的根源吧。我也把自己歸類於此類人中。 他們中最顯赫的是波士頓從事醫藥研究的黃西Joe Wong,他一開始也是因為業餘愛好成為中美醫學會俱樂部的藝術骨幹後參加波士頓國際喜劇節併進入決賽並在全美喜劇節比賽上獲得了冠軍最後成為全美全中國家喻戶曉的脫口秀相聲演員。 據估計,活躍在大波士頓地區的基於各類專業(學術、藝術),各地域(北京、山東同鄉會)歷史特色(如知青聯誼會)的華人團體有大約幾百個,還不算各類網絡虛擬團體、論壇、和微信群等。我想這與華人的文化背景和特色有密切關係。我很喜歡心理學,讀國內醫學院時沒有社會心理學一說,來美國看Carole Wade的心理學教科書才知道這一學科所定義的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所在-前者是集體文化,後者是個體文化。群眾運動,開大會,廣播體操,廣場舞是現代集體文化的特點,人們下意識的喜歡被領導(與之相反,個體文化中的注重個性發展和領袖氣質)。集體文化的正能量(時髦詞)可以具有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以上提到的各華人社團,尤其是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的京劇協會)。而集體文化的負能量容易誘發個人崇拜,人們容易被洗腦。 要說我和琴的緣分離不開當時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我的父母在西方傳教士辦的學校裡接受基督教非常虔誠,後來到文革時因信仰受迫害,我和兩個弟弟因此也常受氣跟小夥伴打架,學校又不上課,爸爸知道我喜歡樂器,也是怕我學壞,就給我買了把當時最時髦的樂器-京胡,讓我學,給我弟買了把二胡學。 那時候醫院大院裡大喇叭整天放樣板戲,醫院學校都有宣傳隊,還有個京劇團的琴師隔三岔五地來醫院排戲。那時晚上在家跟爸媽讀經學唱詩白天出來跟琴師學京胡這樣大約2年的時間已經拉得很好了,經常被表揚,還被推薦當小文藝兵(因政審不合格沒成)。後來不知為什么再也不拉琴了,好像是跟琴沒緣分。也可能當時並不喜歡京劇(樣板戲),似乎我拉琴不過是當時環境所迫。 光陰似劍,幾十年已過,物不是人也非。波士頓劇協剛成立那會,我太太說,你不是小時學過京胡麼,我們去吧,我聽聽你拉琴你也聽聽我唱戲,很好聽的。我說,嗯,你肯定有天賦,我已經很久不宰雞(拉京胡拉不好的動靜)就不摻合了,她那時開車還不敢上高速,我就開車送她去唱戲,劇協會長找人送她回家。沒想到再往後,我也去了,而且劇協每次排練和演出都會有我的琴聲,練琴和排練佔據了我大部分的業餘時間。 我沒有認真想為什麼這麼喜歡久久不拉的京胡,現在覺得它的聲音有抗拒不了的穿透力和魅力。一晃又十幾年過去了,這便見證了我與琴和劇團的不解之緣,好似冥冥之中的定數。琴聲響,我為才子佳人伴奏,琴聲落,好似萬籟俱寂,眼前會浮現出彼岸年邁父母憔悴的身影。浮現出一幕幕紅衛兵抄家和跟小同伴打架的舊事,卻怎麼也記不起教琴老師的名字和樣子了。

京劇鼓師

京劇鼓師 訪波士頓京劇協會鼓師  陳英順 板鼓是京劇樂隊中的一項打擊樂器。通常是以雙箭擊鼓或單箭挎板擊鼓兩種形式演奏。從京劇樂隊中板鼓的職能範圍來講,即是樂隊指揮者,又是首席領奏樂手。司鼓者擊打板鼓發出“點子”的節奏音響來操縱、指揮樂隊。 長期以來,板鼓在樂隊中保持著傳統的權威性。這是由於樂隊所有聲部樂器,都是根據板鼓演奏指揮的動向、要求,引奏出各聲部和諧的音樂效果。劇情或人物的鑼鼓、唱腔、曲牌,從進入至發展變化,其中節奏快慢,音響強弱,情緒起伏一直到結束,都是遵循板鼓點子特有的音樂手段及其明確的音樂語音來指揮或控制樂隊,奏出感人至深的戲劇效果。板鼓既然是指揮,那麼其作用遠非其它樂器可相比。在戲曲伴奏中唯有板鼓的指揮演奏始終貫通全劇。它在樂隊之間,樂隊與演員之間,頻繁的起著引導、襯托、交融、調節、統一的作用。因此這就決定了司鼓者必須熟悉吹、打、拉、彈各種樂器的性能與運用,以及它們之間的演奏與協調關係,同時還要熟悉賞的表演要求。 我們特意採訪了波士頓京劇協會的鼓師陳英順老師。 陳英順老師具有多年司鼓經驗和豐富的舞台演出經驗,並有豐厚的京劇藝術底蘊。 陳英順老師的父親是天津著名票友鼓師琴師陳祝齡,哥哥陳英平也是天津票友界有名的鼓師。 陳英順老師說道:“我學鼓是在從小的耳濡目染中受到了京劇藝術的熏陶。 小時候經常跟父親去戲院演出。 父親經常在天津市文化宮,城鄉禮堂等地方登台打鼓,打鐃鈸,或者拉京胡,有時候一齣戲演很多場。父親打鼓,我聽戲。聽得多了,在很小的年紀就熟悉了很多鑼鼓經,也看到了鼓師和演員,樂隊之間的默契合作。 可惜當時有父親這麼好的老師, 我卻沒有系統地跟他學習打鼓。 後來到了工作的年齡,開始參加樣板戲的排練,開始為《紅燈記》和《沙家浜》打鼓,這樣走上了當鼓師的道路。” 陳英順老師指出, 板鼓在京劇藝術中作用極大,必須要求板鼓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達到比較高、比較全面的程度。專業知識豐富,有較好的音樂素養,熟悉賞的唱、念、做、打、舞。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培養樂隊、訓練樂隊的能力。 板鼓的地位、作用之重要,還在於司鼓指揮樂隊去完成劇情、人物服務的使命,所以司鼓者必須掌握全劇,深入劇情瞭解劇中人物,通過樂隊塑造人物的音樂形象,使人物性格得到深化和發展,有力的渲染戲劇氣氛,以高超的伴奏程式手段將戲推向高潮。從戲幕拉開到閉幕,各場人物的上下場、抬手投足、動作表情、念白唱腔等,無不在板鼓的啟引下開始,展伸,結束。司鼓掌握著全劇節奏的尺度,劇情的高低起落的層次,人物表演的喜、怒、哀、思各種不同的內心情感變化。可以說板鼓的指揮演奏掌握著全劇的命脈,具有駕馭整個舞台的能力,是總攬全劇演出的組織者和指揮者。 陳英順老師說:“我在波士頓多年前很幸運地在華人報紙上看到了波士頓京劇協會的消息,那時候波士頓京劇協會也剛剛成立不久。 我就這樣找到了我在美國發展京劇愛好, 傳播京劇藝術的團體。 現在我在波士頓京劇協會已經好多年了, 並參加了很多演出,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團體在各個種族的人群中傳播中國傳統京劇藝術,我也很高興成為波士頓京劇協會的一員。” 波士頓京劇協會的成員們也紛紛表示:我們在英順老師這裡都學到了很多京劇知識。 英順老師不但有求必應,勤勤懇懇為大家打鼓,而且耐心指導其他成員學習大鑼,小鑼,和鐃鈸的演奏方法,並在總體演出效果和演出細節上幫助大家,指導大家。 箭起箭落皆是戲,一板一眼總傳神。感謝陳英順老師接受我們的採訪,也感謝他堅持傳統藝術,弘揚中華國粹!

德州風暴 (上) 胡宏

二十世紀末葉,中國經歷了一陣變亂后,我和我的愛人到了美國,自己又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開始定下來。那時候,有我這樣資歷的人在國內已經開始有人要僱用了;但我決心要在美國白手起家。所以,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得把自己連降幾級,甚至還得有些奇遇 ….   一。 「嗨,夥計!」那位先生揮著他的胖手。 「每樣菜都合意嗎─先生──?」我學著德州人說英語,把尾音拖得長長的。 「你這兒有筷子嗎?我上星期在中國,每個人吃中國菜都是用筷子的。」 「當然,先生。我這就拿來。」 我馬上拿了三付筷子,恭敬地為他和他的妻小擺上。 「親愛的,這怎麼用呀?」他的嬌妻慢慢地說。 這先生撕開了筷子的封套,把筷子拿好,徑自夾了一塊菜放進了口中,然後對他太太笑笑說: 「就這麼樣,小蜜糖!」 他們的女兒這才抬起頭來,木木地看看桌中央,又用叉子翻著自己盤子裡面的菜,不說話。他的嬌妻望望女兒,又慢聲地說: 「親愛的,我大概一輩子也學不會,還是用刀叉吃好了。」她舉起酒杯,跟女兒說: 「來,我們跟你爸祝賀生日快樂!」 「謝謝你,親愛的!」 他們女兒拿起冰水也比劃了一下。 我為他們加了冰水,退在一邊。   我暗自盤算:今天晚上能拿多少小費呀?這幾個德州老,大模大樣的,給小費可是小氣極了,能給個百分之十就不錯了。誰說這達拉斯的通信大道 好賺錢?菜價比洛杉磯便宜,客人出手都不大方,小費經過幾個服務員打共產,還能拿多少? 正想得出神,見到玻璃門外開來了一輛漆黑的林肯牌房車,它正正地停在那兒。司機出來,戴好了黑帽子,才大大方方地走進飯店。 「這人准是來拿外賣的。」我打量著。 果然,他一進門就問櫃檯要東西。櫃檯小姐放下另一位客人的單子,馬上拿起對講機要廚房快點。這司機按著性子望著櫃檯小姐,望望客人。突然,他注意到我的客人,便小心地走過來,很禮貌地對那先生和他的妻小打個招呼,還在那先生耳邊說了幾句話。我那客人馬上拿餐巾擦了嘴跑出去。經過我的時候我聽到他在喃喃地說: 「我的天,我老闆知道我今天提早下班,他饒不了我的 ….」 我馬上為他開了門,還跟在他後面看他們要什麼。車裡的人放下窗子說: 「勞伯,你在這兒,難怪我找不到你。我要趕快飛去舊金山。要是明天我不回來的話,這邊的事就要你幫我盯著。」 「當然,詹姆士。」勞伯馬上又說: 「他們不是要來這裡看廠嗎?」 […]

加勒比海 St Thomas 島和 St Kitts 島

加勒比海 St Thomas 島和 St Kitts 島             許方敏 美屬聖湯姆斯島 聖誕季節,我們乘遊輪遊覽了加勒比海地區。 清晨醒來遊輪已經停在了第一個停泊點,美屬維京群島中的 SanThomas 島。島不大,不用趕時間,吃過早餐後我們下船找了一個環島一日遊,大家都是散客,臨時組團,從遊船下來的人很多,很快一車就滿了。Taxi 主人 Franko and Brenda 是一對夫妻,一輛五排座的敞篷大卡車便是他們做生意的裝備。妻子Brenda 是司機,Franko 能說會道,擔當起了導遊。出了港口之後,他們先帶大家去看了城中心一個教堂,通身深紅色,非常簡樸親民,教堂墻上刻有1917,是San Thomas 成為美國附屬領地的年份。之後我們開始了頗為驚險的繞山行駛,路窄車寬,坡度還異常陡峭,但當地人開得倒也得心應手。到達山頂從此望去,海天一色,一覽眾山小,郁郁蔥蔥的維京群島鑲嵌在蔚藍色大海上,每一個島嶼都是一個故事,可見的這幾個或是英屬或是美屬領地。 溫柔寧靜的 Megans beach就臥在山腳下,有如一塊綠松石被白色沙灘和綠色山巒環抱其中。飽覽海光山色之後,Franko […]

波士頓半世紀雜記 Sindy Lam

紐英崙專業人員協會 一九七七年應中華民國之請參加民國六十六年的國建會,為翡翠谷水庫及台北市给水工程出點力。回到波士頓不久參加紐英崙歷屆出席國建會的專家們的聚會,大家有志一同的想成立一個組織,不僅聯誼而且能互相幫助。其時在美國各區已有好幾個國建會聯誼會成立。於是紐英崙六州的國建會學人於一九七八年相聚於羅德島,經過三天的討論以及幾個月的準備終於在年底成立專業人員協會(以下簡稱專協)。 這個協會不同於其它國建會聯誼會的主要處是會員不限於出席國建會學人、任何行業有專長者皆可成會員。 剛成立的專協由於許多會員皆曾擔任過其它華人組織的領導人、所以專協很快就在紐英崙六州壯大起來。在八零年代,專協為紐英崙三大知名僑團之一;其他二個僑界組織是中華公所及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這三個組織皆不是因會員人數為勝而是以在僑界的知名度為優。 一九八一,專協幹事會決定準備辦一個專題研討會、我被選為大會籌備委員的召集人;大會的研討題目為電腦與生化科技。花了一年時間、以美國召開專題研討會的方式、公開徵求稿件及請知名專家為主講者、於一九八二年秋在紐顿市瑪利亞旅館召開為期二天的研討會。參加人數超過三百五十人,致使原訂三百人的午餐座位不夠、我只好請會員們到會場外的餐廳吃飯,然後回來聽午餐主講人、Digital的創辦人,肯歐生的演講。開幕式的主講人是美國聯邦政府HUD的女部長。二天的專題研討會共發表了近五十篇文章,其中有許多名教授、專家的文章。這次大會可謂空前成功。之後專協每年年會皆有專題研討會、也請到許多名人專家來演講、但出席人數都不夠理想。 尤其一九九五中華民國政府將康州劃分到紐約州,由紐約領事館處理康州華人事務、許多專協在康州的會員轉到美東學術聯誼會而使專協會員流失不少;加上台灣經濟起飛、台灣來的留學生大都不再留居美國、專協也同許多台灣來的華人組織一樣漸漸走向下坡。近十多年由於大家同心協力的努力在幾位能力、幹勁超人的董事長、會長等領導下、專協終於又走向上坡,不過這個上坡路頗為艱難。 紐英崙玉山科技協會 全美玉山科技協會曾請過二位波士頓的友人計劃籌組紐英崙玉山、但皆沒成功。在幾位華府及紐約的友人請求之下,我答應出來試試。經過半年努力並譈請幾位朋友幫助,終於將紐英崙玉山科技協會成立。成立大會在波士頓希爾頓以餐會方式舉辦。近二百五十多人參加。之後兩、三個月由於全美玉山要成立總會;我不得不以召集人的身份代表紐英崙到紐約及華府去參加成立總會的討論會、因為我們仍在做會員登記等手續,還沒有選會長。當總會成立的章程大致完成後,我回到波士頓在理事會報告全美玉山代表的共識並於次週選會長。當年、即使現在,波士頓華人僑團的主席都是要三請四顧才勉為其難的出來做。我原以為自己必需擔起這第一任會長的責任,因為才成立的組織既沒經費又少會員,頭二年是最困難的時候,沒人願出錢出力做這種無利可圖的事。誰知竟有人暗中拉票競選。也許由於我在成立大會時請了幾位中華民國經濟部的要員、而使想回台北做生意的黃炳謬要利用這個關係。將原計劃好的任期內要做的事;諸如玉山小聚等,交代給黃會長後、我僅擔任理事。台灣經濟部由於我向當時江部長要求派了林聖忠先生來波士頓做經濟組組長。由於我們的玉山頭二年來沒做什麼事,林先生開始參與玉山的會務。我因不願回頭接手、將來會成為教父型人物,乾脆連會員也不參加,就此退出玉山協會。幾十年來我僅偶爾參加玉山主辦的專題研討會而已。僅有一次因玉山新舊會長交接爭吵起來、我被請以創辦人的身份做和事老而解決那次的爭議。如今紐英崙玉山協會辦得很好、對我而言,心中非常高興,當年花費好幾千元及時間到華府、紐約開會、以及花許多時間策劃並沒白費。 華人經濟發展協會(華經會) 華經會成立於七零年代(不記得是一九七二或是七四)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剛成立時經費是由許多人籌募。華經會是一個由美國聯邦政府支持的組織;英文應是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ncil, Inc. 我們將Community 改為 Chinese, 就成了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ncil, Inc.。我於一九七七正式代表大波士頓文化協會出任華經會的董事,當時波士頓華經會已被聯邦政府選中、只是經費還沒有到、首筆經費就買下現在的華經大樓。八零年我想自己創業,而文協的代表已換人、我留任董事只是因為在業務上我可以提供意見而已、於是我辭去董事職位但還是經常幫忙。六年後我再度應請出任董事。當時聯邦政府的經費已改為不定期一個個專案申請而且運作經費已取消。華經會亦因中華大樓(China Trade Center)開發商的經營不善而接近破產,我就在這最困難的時候接管華經會。由於我不能經常到中國城,故由黃炳謬任董事長、我則任副董事長負責改組華經會。並請陳志清兄擔任執行長。節流開源雙管齊下。由董事們自願擔保向銀行貸款一層樓一層樓的裝修華經大樓,然後在出租後以租金分期付還各位董事的貸款。就這樣一層一層將當時尚未裝修的幾層修好出租,五樓裝修是聯邦政府申請來的錢、陳志清在申請這筆款項時居功最大。五樓是華經創業中心、以廉價出租給新創業的華人公司為期三年。三年後如果公司業務好則可以換到其它房間付高點租金。在黃主席生意失意而遷回香港發展,我接下主席的頭銜,也同時接下了一個剛剛有點起死回生的機構。從接手華經今就繼續開源節流,人事方面也開始變更。華經會因陳志清執行主任在黃主席的不支持下退休,接著所請的執行主任皆做得不好,沒有再顧執行主任,我則成為主席兼執行主任但不支薪俸,全職工作人員減到三人;半職顧員一人。四年之後,華經會再無財務煩惱。這時也同開發商談到合作蓋低收入公寓而向市政府申請許可證及經費以及申請州政府補助。二零一六年十月終於將這個六十七戶的平安居建成,從談合作到將這十一層樓房蓋好歷時八年一個月。如今華經會經濟健全,全職員工二人,半職員工四人,顧問一人,加上我這不支薪的主管;負責所有營運。每年都有節餘、華經大樓也開始重新裝修,預計二年內完成這近二百萬的工程而且不需貸款。這該是我對中國城的貢獻。 美洲銀行 波士頓以及整個紐英崙六州在八零年代沒有中國人為主的銀行,曾有人想在波士頓成立一家中國人主管的銀行,但沒有籌足款項及得到政府的許可證。當時中國人到銀行貸款常受到刁難。幾位郊區的朋友們在我提到這件事時,有意願組織一家由華人負責的銀行。最熱心主動來催成這件事的是陳文惠律師,於是在她帶領之下,我們成立了美洲銀行。但由於銀行小,資金不足,根據美國銀行法的規定很難發展業務。十年下來,銀行仍然掙錢不多,許多投資人開始批評。而陳文惠律師對公司管理方面也缺乏魄力,幾位大股東開始爭執。結果由大家推舉,我這個投資最少(二萬美元而已)的董事被推上董事長的位置負責銀行的運作。二年下來發現真的很難跟大銀行競爭,提議與其他中國人主管的大銀行合併,經過董事會的同意,我邀請四家中國銀行競價收買美洲銀行。結果由西岸的聯合集團出價最高,以廿四元一股,半現金、半股票購買美洲銀行。在消息公佈之前,美洲銀行股票僅在十元、十一元之間。大部分投資人皆大歡喜。唯有我這最後一位的董事長大虧其本。因為我讓別人願拿現金的先拿,我的股票全換成聯合集團的股票,而拿到手又沒有賣出,一放下之後因忙而忘了,二年後因美國經濟泡沫,聯合集團破產,而我換來的股票一文不值。但波士頓的中國城終於有了二家中國人負責的銀行。而我也以四萬多買來了一個教訓“發展太快的公司在不合常理下過度發展,則很可能倒下也快。” 八零年代值得提的幾件事 第一件事是反對日本篡改教科書。一九八二年為了抗議日本篡改教科書,波士頓僑界成立“九一八行動委員會”成員包括中國城僑團、郊區僑團、留學生、幾乎所有華人全體參與。大家決定在各大報紙登大幅廣告,舉行示威行動,並決定示威遊行的標語等由委員會統一製作,在為經費捐款時,許多人都盡其所有的將身上的現金捐出來,也有寫支票的,各僑團也主動在其會員中籌款,這是一次最成功最大的華人、韓國人也來參加的大遊行。其中詳情在當年的報章、雜誌上皆有報導。遊行當天,波士頓各大電視台在晚間都有報導。筆者也是九一八行動委員會三位將抗議書交給日本領事之一。諸位如果對這件事有興趣,可以找當年有四集“中國人”雜誌看看。 第二件事是支援大陸學運。大陸學運一開始,筆者獲哈佛大學的中國學生告知,立即以自己的名義打電話並以書面聯絡各僑團的負責人與僑界領袖到中華公所開會討論,該如何支援。那次開會到場人數大出筆者意外,不分左派、右派、台灣、香港來美人士、老僑、新僑,幾乎能來的全到了。當場選出工作委員會及董事會,議定需要做的事。籌款是第一要務,請大陸留學生以電話聯絡北京的親友們,打聽學運人士需要什麼及如何聯絡支援。筆者被選為負責人。當日許多人立即自動捐款,之後亦有不少人寄支票到支援大陸學人委員會。之後二年,我們這個委員會雖然盡力但成果並不如理想,最後將我們的餘款一次捐給華盛頓的同性質的支援大陸學運的組織,由他們統一辦理。

李展平詩詞二首

詩詞二首               李展平 蹄痕 被陽光晒乾落葉 隱約樹下坐禪 光陰無痕 逐漸走出苔蘚 昔日那單薄少年 飲吸文學美學經卷 將詩迴向大地 踏著年少步履 將身影留給落葉 落葉將時光縫製 然後遞上 一杯夕陽 一杯漸冷茶色 奔馳腳蹤稍作停留 忘卻塵囂之擾 忘卻崩壞之齢 忘記歲月之雲釀 沙沙落葉聲一路 追趕我到天涯 注:於暨大踩著秋底跫音竟有輕微感傷。 寒梅片羽——致風櫃斗墨梅 […]

琥珀核桃仁 王若彤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老少皆宜,居家聚會都非常受歡迎的小食:琥珀核桃仁。 用料: 核桃仁(200克),红糖(35克), 水(115毫升), 盐(1/4小勺) 做法: 將核桃仁用水沖洗乾淨,放入鍋內 加紅糖,水,鹽,大火煮開 轉小火繼續煮,要經常翻動,煮至水分收幹 烤箱預熱華氏300度,把煮好的核桃仁放在烤盤中攤平 烤20-25分鐘 冷卻後即可,非常酥脆香甜    介紹一下我們的美食專欄廚師王若彤。 王若彤女士是一位來自中國東北,現在居住在大波士頓地區的全職太太。 她酷愛烹飪,在多年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烹飪風格。 若彤不但擅長各類主菜,麵食,燒臘,滷煮,而且精於烘焙和製作甜點蛋糕。 若彤將在2019年的 eNewsletter為大家獻上美味又實用的食譜 感謝若彤對 GBCCA eNewsletter的支持!

有機蔬果園

有機蔬果園      Lydia Wei 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壹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我做不了餵馬砍柴,也無暇周遊世界,那就關心种植花兒和蔬菜,在小庭院營造一片春暖花開的蔬菜田園,做一個簡單幸福的村姑吧。 2015年春天,我後院撒了草籽的草地開始變得綠油油的,我的心裏也長草了。買了倆木框,一拼湊,就成了我最早菜園的雛形。 這一年,我的番茄原來是種在盆中,那時還不懂得番茄如果種在地裏會長得更多更好,好朋友“大力女神”來訪,三下五除二就把我盆裏的番茄種到地裏去了!。這一年獲得了好幾個又大又紅的番茄!其他的菜蔬都沒有好收成。可就是這幾個番茄激勵了我,決心第二年再種菜園。 第二年,我買了壹個木框,擴大了些種植規模,收獲也多了。這年,學會了要給作物施底肥,也有了當“地主婆”的野心。就在我憧憬豐收的美夢時,後院來了一些不速之客,多種小動物一夜之間,把我所有的菜苗全部腰斬了! 欲哭無淚,化悲痛為力量!第三年暑假,決定花重金請人建個漂亮整潔的菜園子。好朋友們幫忙設計畫圖,慢慢的自己心裡有了美好的藍圖。菜園子施工完朋友們嚇一跳:這麽大的規模,妳想開農場嗎?妳想累死自己嗎? 我說:我只是想規模大些漂亮啊!於是,又不辭勞苦揮汗如雨的把5 yards of mulch 一車車運往菜園鋪地,終於烏鴉變鳳凰,擁有了出乎意料的美麗菜園! 種菜的前兩年都是去農交會要菜苗,感謝農友們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去年好朋友送來了種子庫,我都給整齊的標上種子名,另外農交會也要到了許多種子,自己又學著留種,積攢了種子之後,開始了學育苗。春寒料峭的三月,每天細心地澆水,勤快地搬進搬出,天天趴在地上觀察小苗破土沒有。 我的兒子見到了我对小苗的关爱,酸溜溜的說,這些菜苗比我待遇還好,都成我兄弟啦!在“視若己出”的悉心照料下,在多位好朋友的幫助下,我終於大功告成,培育出了好多品種的菜苗。今年,育苗實驗又上了一個大臺階,買了統一的白色塑料箱和一次性杯子,還用上了育苗架,苗發的特別健壯,終於可以回報許多菜苗給農友了!看到我排列整齊的加了生長燈的育苗架,朋友戲稱我都快成農科院磚家了!朋友們紛紛帶著喜愛種菜的父母來觀摩,被老人家誇得飄飄然的我出手大方地大送菜苗,看到長輩們高興我也開心,一不小心有些品種竟然全送光了! 去年,先生又給菜園子整了容,用我本認為與實木不協調的白色圍墻架做瓜架,又親手做了一個精美雅致的高大威猛的葡萄架,還給菜園子安上了一個高大上的玫瑰花架做為大門,我在架子兩邊種上了爬藤玫瑰,頓時整個園子,如同小家碧玉变成了大家闺秀,變得靚麗驚艷啦! 今年我又在田裏裝上自動滴灌,節省了大量的澆水時間,也節約了用水,更可以安心的出門旅行了。七月出門自駕遊半個月回來,沒想到田裏的莊稼都吃飽喝足長瘋了!有的到處亂串門(冬瓜闖進番茄家),有的藤蔓糾纏不清(黃瓜和豆角混戰搶地盤),有的打群架至殘疾(三棵豆角圍攻壹棵玉米導致玉米被壓斷),有的該上架的卻匍匐在地(南瓜、葡萄),還有調皮的淘氣包爬上高高的樹幹(絲瓜),不該開花的卻開花了(萵筍、雪菜、小白菜、生菜),該及時修剪掐枝的都張牙舞爪到處瘋長(菊花,小西紅柿)。搬了一枝匍匐在地的南瓜上架,第二天就枯萎了。 心疼心軟心不忍!只好敗下陣來服軟了。像被寵壞的孩子,任由他們肆意妄為吧。雖然它們太自由散漫了,但是,總的來說,它們還是努力的開花結果,不開花結果的也努力的憋綠了自己,努力的讓我回來一见到他们就欣喜。 菜园里,韭菜,是最忠實的永遠的情人,年年歲歲不離不棄,不怕天寒地凍,不畏刀割剪子剪,一朝擁有,便是永久!當其他的菜還沒影子時,它已經能上餐桌了,給妳溫補陽氣!炒蛋煎餅包餃子,怎么样都好吃!各種綠葉蔬菜:甘藍菜,小白菜,小蘿蔔葉,地瓜葉,小菜芯,萵筍葉,雪菜也是风风夫妇。開黑白色花的是蠶豆,也非常可爱。 我是爱花之人,不忘在菜園子周圍種上各種鮮花,菜園花園合二為壹,五顏六色,就像上帝打翻了彩色盤。在如此美麗整潔的菜園子裏勞作,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賞著花,種田就成了一種高雅健康愜意的運動!菜園就是我的忘憂園,一進菜園我能從日出到日落,廢寢忘食,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