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講座 – 新移民文學創作感悟

新移民文學創作感悟    Jessica Zhang and Spencer Hu 大家好, 在九月七日,Jessica和Spencer將給各位愛好讀書和文學的朋友舉行一場新移民文學創作感悟的討論會。 屆時會以二位作者的新作為主體,與大家探討創作感悟,移民文學,和中國近代歷史背景與文學興起等專題。 時間: 2019年9月7日週六 下午2-4點 地點: GBCCA Main Hall 作者介紹:  Jessica Zhang: 海外文軒作家協會副主席,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成員,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成員。 筆名牧童歌謠。生於北京,留美後先後獲得護理醫學學士學位和電腦工程碩士學位,現任職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臨床研究的醫療信息學工作。 作品曾發表在多個報刊雜誌,並有多部作品出版。 2017年由美國南方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一粟浮沉》獲得美國華人圖書館員協會2018年最佳小說獎,並獲得2018年台灣海外文學著述獎小說佳作獎。 留學題材長篇小說《北美楓情》於2018年由中國新華出版社在大陸出版,並由美國南方出版社在全球發行。 作者多年來致力於小說創作,新作《家國一夢》正在創作過程中。 Spencer Hu: 胡宏,本名胡世沛,生於四川雙流,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赴美專攻半導體。在美國東北大學獲博士學位,以設計IC為業。1990年創速波公司,研發網路產品;2002年任東北大學客座。 由於參加大波士頓區中華文化協會(簡稱文協)的各項文藝活動,產生對小說創作的興趣。1988年與文協好友創辦藝文小集,先後發表多篇作品刊載於文協通訊、波士頓新聞等刊物。為慶祝文協成立五十週年,作者撰寫劇本燦爛的星光並輔助演出。著作有:《長篇小說黑鷹》由台灣黎明出版社發行(2014)。作者彙集二十年來行及八國十四地的游記、小說、新詩納入《悠遊》一書出版(2014)。 作品介紹: 長篇小說 《一粟浮沉》 Jessica Zhang 在動蕩的華北大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如滄海一粟。 中國歷史上,恐怕沒有哪一段能夠像 1940 到 […]

GBCCA 時事新聞

GBCCA 時事新聞 從上一期eNewsletter發表以來,三個月的時間, GBCCA的各項活動可以說是精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就讓小編給各位回顧一下這三個月的精彩。     六月二日,釣魚專家Tony Chen在瑋珊會長的精心安排和支持下,舉辦了別開生面的釣魚知識講座。 並在講座後,為大家提供讓人難以忘懷的美食聚餐。 GBCCA大廳座無虛席,請看GBCCA網站報導   六月七日,GBCCA眾多深資會員和領導者們亮相波士頓龍舟節四十週年慶典。國樂社,腰鼓隊,華新藝術學校,Yo Yo隊都奉獻了精彩的表演 。請看GBCCA網站報導       六月二十九日,GBCCA會長瑋珊以自己多年的烹飪經驗為大家舉辦了又一期“瑋珊美食教室”,傳授了精美的點心和麵食的製作技巧和心得。當然,講座後的豐盛聚餐又是一個高潮。請看GBCCA網站報導 七月十三日,Tony和瑋珊還有很多幫忙的朋友們在海濱舉辦了一場釣魚燒烤聚會。那天大家在風和日麗的海邊釣魚收穫滿滿,聚餐回味無窮,請看GBCCA網站報導     七月二十七日,又是GBCCA傳統的燒烤野餐會的時間。 這一次燒烤野餐出席者將近150人,盛況空前,紅紅火火,美食豐盛,歡聲笑語不斷。請看GBCCA網站報導     八月十日,瑋珊會長請來了專業插花藝術家手把手傳授插花知識。到會者親手創作的插花作品和她們合影的笑容一樣美麗。請看GBCCA網站報導     九月七日,Jessica Zhang與Spencer […]

泡椒鳳爪

泡椒鳳爪     王若彤 這道泡椒鳳爪麻辣辛香,是夏季开胃或下酒的理想食品。 这款泡椒凤爪是用自制泡椒腌制而成的,泡椒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買現成的泡椒直接使用。 做法如下: 1.雞爪洗凈並剪掉指甲。 2.鍋內放入清水,雞爪,鹽適量,料酒適量,蔥段,姜片,八角,桂皮,香葉等調味料,開火煮,煮開後15分鐘左右,煮至雞爪斷生即可。 3.煮好的雞爪放入冰水中浸泡至冷,然後將每個雞爪斬成兩或三塊,用冷水沖洗兩邊,瀝水待用。 4.取壹幹凈大口玻璃瓶或磁罐,放入雞爪,然後加入泡椒水適量(沒過雞爪),泡椒適量,蒜瓣切片適量,姜切片適量,適量的鹽,花椒粒適量,喜歡酸的加入蘋果醋適量。 5.封口放入冰箱,一天後就可以吃了。 一道美味下酒菜兼零食就完成了 提示: 1.煮雞爪的時間要根據個人喜好增減,但壹定不要煮過頭,太軟就不好吃了。 2.泡雞爪的水調味時要嘗一下,過鹹或過淡都不好吃。 3. 泡过的老湯可以繼續使用,繼續使用時記住要補充鹽和醋。

油條

油條          王若彤 在華人文化裡,恐怕沒有哪一種食品像油條這樣家喻戶曉,老少皆宜,南北通吃,百吃不厭的。 油條是走進千家萬戶的親民食品,也經常是海外遊子的思鄉食品。 由於油條製作技術要求比較高,而且儲存運輸都不方便,必須要吃新鮮的,價錢還是非常平價,不會賣到很貴,所以一般美國的餐廳餐館都不會有很好吃的油條賣。 海外遊子的油條夢,多少年都沒有滿足。 前一陣,麥當勞推出了一款 Fried Bread Sticks,貌似油條,引得各處的麥當勞都湧入了大批的華人排隊買這款bread sticks。 但是畢竟不是正宗油條,只不過聊以安慰罷了。 想吃就總會有辦法,這裡給大家介紹一款自己家裡製作油條的方法。 這個方法製作出來的油條香脆蓬鬆,吃一口彷彿回到了皇城根下的老北京,或者熱熱鬧鬧的大上海,讓人欲罷不能。 如果再配上自製的豆漿,真是美上加美,無可描述。 油條配方: 用料:面粉(中筋或高筋都行)2.25杯, 涼水(或涼牛奶)1杯 泡打粉(Baking powder)1Tbsp 蘇打(baking soda)1/4 tsp 鹽 1/2 tsp […]

顛三倒四亂讀詩

 顛三倒四亂讀詩            張勇 昨天在一個朋友處,見到一方田黃小山子,大約兩寸多高。一面用陰線刻著一幅圖畫,是二人松下對酌;另一面從右往左用行書,陰刻著兩句詩: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然後在左下角落了一個小款,看不清楚是什麼字。 這麼有名的詩句,明明應該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啊。我的第一反應是刻反了,豎排版的詩句,怎麼能從左往右讀呢?什麼人刻的,可惜了一塊好石頭。可是為什麼把款又落在左邊呢?於是再看一看。發現雕刻的筆意,確實是從右往左的。右邊的“只”字是起筆,左邊“中”字的一豎是收筆。再仔細讀了一遍,感覺很有意思。也許不是刻錯了,反倒是有意為之的,類似集句成新詩的感覺。 把原來的《尋隱者不遇》放在一邊,僅僅看這兩句。原來的順序,“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是一種對隱者“仰之彌高”,“心嚮往之”的敬仰,和終“不能至”的遺憾,外加些許淡淡的失望之情。兩句倒過來呢,意思就不大一樣了。“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遺憾歸遺憾,總還有個盼頭,讓人生起“等一等”甚或“找一找”的心思。挺好玩的,不知道還有哪些詩句可以這麼顛三倒四地讀。 剛好前幾天有另一個朋友用email發來一篇趣說詩詞的文章,就翻出來把玩一番。大部分詩句由於音韻,或對仗的問題,不能顛倒了讀。不過真還有幾句顛倒之後,頗有意思的。比如: “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猿聲啼不住”;哪來這麼多猴子,真煩人。跑了這麼遠還躲不開。 “一江春水向東流,問君能有幾多愁”;韻味差了些,但境界大不同了。後面甚至可以跟一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對影成三人,舉杯邀明月”;已經“成三人”了,再邀來明月,就是四個了。等等,我和我的影子是兩個,第三個是誰?什麼東西沒有影子?哎呀,靈異了! “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驀然迴首,眾里尋他千百度”;這個……,老兄你是找她呢,還是躲著她呢。 附錄朋友發來的文章: 唐詩宋詞中的妙語之最 唐詩宋詞是中國的文化瑰寶,其中很多句子讓我們拍案叫絕,流傳千古。 翻閱這些書籍時發現一個趣味的話題,唐詩宋詞中的很多詩詞絕句中蘊含著妙語之最,且意味無窮。 最開心的事——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最難找的人——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最害羞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最瘦的人——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最寂寞的時候——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最大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德州風暴(下)胡宏

德州風暴(下)       胡宏 (續上集) 三。   在上海的時候我就聽過南電,沒想到它總部這麼大。我開著小周的車在南電 大樓四週轉了好一會兒,終於發現一個地方是專給訪客停車 的,而且還免收費。我進了大門才發現這樓有個花園大廳,太陽透過天窗玻璃照進來,明亮、高雅。進出的人都在櫃檯小姐那裡簽名。我過去問: 「請問傑克在嗎?」 櫃檯小姐漫不經心地說: 「年青人,我們這兒叫傑克的不知有幾千人。你得告訴我他姓什麼?」 我把傑克的名片給她,她馬上就撥電話,還請我在沙發上坐。沒幾分鐘,一位穿著漂亮的婦人輕巧地走過來說: 「林先生,湯姆生先生在等你!」 我跟她上了電梯,又經過了兩道門,她在每道門的密碼盒按了幾下才進去。湯姆生先生的辦公室在這一層樓的一角,很考究,牆板全是玫瑰木的,配上紅木的書桌。湯姆生先生很自在地坐在那裡,傑克站在旁邊。 「嗨,衛紅,你好!你今天的樣子跟前天不一樣嘛。」 他一邊跟我說笑一邊上下地打量我,傑克在一邊跟著寒喧。我想他們是覺得我穿的上海西服很奇怪,我只好乾笑。 湯姆生先生神氣地說: 「衛紅,我很了解你,你是六四 事件之後來美國的,現在以六四 民運份子的身份在申請綠卡,對吧?」 「湯姆生先生 ….」 「請叫我勞伯。」「勞伯,我早在南加州大學時就申請了我的綠卡,下個月就可以拿到了。我今天來這兒是看我是不是能為南電 做什麼,也看看我在這兒會不會有一番事業。」 勞伯似乎沒有想到我會這麼回答,他看看我,然後就笑著說: 「沒問題,我對你在上海通信 的經驗很有興趣。你能幫南電 跟上海通信 […]

Barbados 巴巴多斯遊記

Barbados 巴巴多斯遊記          許方敏 我們來到 巴巴多斯 Barbados。她曾經是英屬殖民地,於1964 獨立,主島大小為21×16 mlies。在港口找到了提前預定好的活動,包括去一個動物保留地和海灘。出港之後一路向東行,開了40分鐘才到達島東岸的目的地。一路上和司機聊天,了解了一下巴巴多斯,全國只有20多萬人口,也就是Belmont 十倍的大小。海島國常年恒溫,旅遊業為主,路的兩旁都種有甘蔗,有制糖業。島上地勢平坦,不像 St Thomas 叢山峻嶺。由於曾經是英屬殖民地,車輛靠左行駛。看到Taxi 上掛有利物浦的隊徽,想必司機是一個英超利物浦球迷,便和他聊起了足球⚽️和體育,恰好前兩天剛觀看了雙紅賽,他為目前利物浦排今年英超聯賽第一而高興,而我為曼聯的低迷而惋惜。巴巴多斯的主要體育項目延續了英國的傳統為板球,有點不同於大部分中南美洲的足球情節,不過後來的行程中了解到,加勒比海群島裏很多以板球為國球,比如 San Kitts 還舉辦過🏏️世界杯。 在進野生動物保留地前我們轉進一個非常隱蔽的高地,從這可以看到山坡下的大西洋海岸和一片神秘的村莊。相對於西海岸加勒比海的柔潤,大西洋一側就要勇猛許多,白色的浪花不知疲倦地層層卷起翻滾,吐納著岸邊細沙。海浪帶起的霧氣繚繞著靈氣十足的美麗田園,眺遠望去宛若仙境。 10點準時進到野生動物保護中心。中心的圍牆是從海中撈起的珊瑚石混著泥漿砌起來,中間的小徑彎彎通幽,掩在兩側樹木之下。剛一進門一群活潑可愛的猴子就不知從哪朝我們蕩漾過來,華麗的金黃色皮毛中夾雜著些綠色光澤。小小的猴子也不認生,抱在媽媽懷裏,探出個小腦袋來打量著我們,還會生伸出小手試圖摸我們的手,導遊告訴我們這是一群野生猴子,圍牆也不是用來圍它們的,保護中心的四周有香蕉園,有森林,猴子們就在這裡竄來竄去,偷吃農戶的香蕉🍌或是刨刨地裏的昆蟲。保護中心裡還有有一種很特別的烏龜,看起來像一塊橢圓橢圓的長饅頭。園裏還有孔雀,珍珠鷄雞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其他的稀有動物。 看完動物之後,David 帶我們來到 Carlisle Bay and Brownes Beach,這裏離遊輪海港最近,也是這次出行我最喜愛的兩個的海灘之一。細如齏粉的粉紅色沙子平緩延伸在綠松石色海水邊,延綿約一英裏長。陽光下,淺淺的海地波紋斑斕,炫麗迷人,遠處可眺隨波起伏、影影綽綽的點點白帆。在這裏我們又一次不期而遇地見到了大部隊。海邊有好幾個人來回走動詢問要不要坐他們的船帶我們出海去和大海龜遊泳,一人$25。岸邊還有其它有趣的海上運動,氣墊沙發快艇,氣墊空中行走等項目。我們隨便選了一家遊船坐上,先潛水看了一處水下沈船便來到看海龜的地方。其實這裏離岸邊很近,我開玩笑說早知的話,自己遊過來好了。有人坐在滑板上漂浮在這塊水域不停地投入魚肉,估計是幾家遊船公司合著雇傭的員工,不得而知。我們從遊船上下水後潛遊在附近,先看到了一些魚,不多,基本上是銀色一尺長的劍魚。突然有人大聲說到,“海龜來了!” 順著聲音尋去,果然一只直徑快有我身長的黃色大海龜聞著肉香遊曳擺動過來,我因著離餵魚的浮板太近,當碩大的海龜大腦袋朝著我快速放大時,著實以為自己的下巴要被撞掉了,但人家兒是誰?!它四兩撥千斤的嗖一下轉舵了,只蹭著點兒我的腿。 […]

重看桂河大橋

重看桂河大橋     史家元 鎮上退休人員聚樂部每週五放一次電影, 有空的時候就去看看,很意外的看到了“桂河大橋”, 這是一部1957年英美合作的戰爭片(哥倫比亞公司攝製),離今已有62年。用今天的眼睛去看,有何不同?(註:桂河就是湄公河) 二次大戰期間,日軍控制了緬甸泰國邊境的一個戰俘營,出於戰略需要,日軍要在泰緬交界修建一座鐵路大橋,同時希望戰俘營裡戰俘(包括軍官)出力。但英軍戰俘代表尼克森上校(亞曆堅尼斯Alec Guinness飾)認為這違反日內瓦公約拒不執行,於是尼克森等人被關了禁閉。但沒有了尼克森的帶領,戰俘們表現消積,而且因日本設計方面的不足,建橋工作陷入停滯。日軍上校早川雪洲(Saito  Sessue  Hayakawa 飾)無奈只好放出尼克森等人,獲釋後尼克森感到在破壞一切的戰爭裡何不做點建設,於是開始投入到建橋的工作中。與此同時,被俘的美軍俘虜希爾茲(威廉霍頓William Holden飾)偷逃出去後接受盟軍一個特別任務,就是在大橋建成之日將它炸毀。當年看這部電影時還在臺灣,由於 語言聽力不夠,認為這僅是一部有關戰爭的電影。而今重看,加上62年的人生經歷,感覺大不相同,看出許多以前沒有看出的地方。 早川雪洲看到尼克森同意造橋,開始善待他,打開一瓶威士卡與他共飲(深知洋人對酒多無抗拒力),並與他共餐。尼克森的同僚提醒他,你心甘情願的與日本人合作建橋,等於通敵。他回答說,這座橋由我們英國軍人建成,是我們英國人的光榮。並在橋成之日,在橋上釘上一塊牌子,上有日本國徽,但有英文說明此橋乃英國俘虜所造。 美軍俘虜希爾茲逃出戰俘營後其實並不想參與炸橋任務,因為非常危險。但由於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對日宣戰,成為盟軍一部分,不能不聽命。希爾茲在美軍行伍中僅身為士官,若參與炸橋將升為校官,同時他是唯一知道橋的位置的人。所以最後參與炸橋的四人隊伍中他是實際參與安裝炸藥的三人之一,另外兩人一是年輕力壯的加拿大小夥子,會用刀殺人,另一個是泰國人,熟悉水性,瞭解當地情況。而身為領隊的英國軍官則藏在看得到橋的山頭密林中,安置了一門迫擊炮,由數位安南女子在旁協助,必要時轟擊阻撓炸橋行動。 通車的前一晚,俘虜營開了一個聯歡會,慶祝大橋建成。在十數天前就空投到大橋附近的炸橋隊伍也早就翻山越嶺到達大橋山頭密林中等待,然後利用聯歡晚會時間裝置炸藥工作,再用線路連接位於河岸巨石後的炸藥啟動裝置,由加拿大小夥子看管,而希爾茲與泰國人則躲在河的另一岸,在那裡可以同時看到加拿大小夥子和迫擊炮在樹林裡的情況,必要時從事協調工作。 次日是通車的日子,一大早尼克森就攜同早川雪洲來橋上作最後一次巡邏,忽然他看到河中有根突出的樹枝,上面纏了一根黑色的橡皮線,他立即要早川雪洲一同沿著河邊去找橡皮線的去向,拉著埋在沙裡的橡皮線慢慢朝加拿大小夥子走去。此時已可聽見火車的氣笛聲,希爾茲急了,先用手勢要小夥子動刀刺殺早川雪洲,小夥子猶豫不決,希爾茲只好跑出樹林,越河向他大叫(此時橋邊日本兵開槍擊斃泰國人)。早川雪洲本能地回頭看是誰,小夥子便由身後抱住他,一刀刺入他的心臟,與他同時倒入水中。尼克森也在此時回頭看到希爾茲的臉,大吃一驚,因為他根本沒想到希爾茲會來炸橋。在山上的英國領隊認為情況緊急,怕尼克森會破壞炸橋,於是放了一枚迫擊炮,在希爾茲和尼克森之間炸開,希爾茲倒入水中,尼克森已在炸藥啟動裝置旁邊,正好倒在上面,於是不遠的大橋轟然爆炸,火車一節一節地掉入河中。山頭山的英國領隊說了一句“我不得不如此 – I had to do it”, 就領著安南女子消失了。 這次看完的感覺是,英國和日本都是以島為國的國家,做事想法都很現實。早川雪洲覺得既然英國軍官不肯參與勞力造橋,只要最後能把橋造好,就不再堅持己見。而尼克森寜可被關禁閉,也非要手執指揮棍,嚴守英國軍隊的階級制度。若是在東方,他可能早就被殺了。電影裡也提到西方國家倡設的日內瓦公約,認為只要投降了,俘虜就有基本人權,不能被虐待等等。這和中國的士可死,不可侮的觀念根本無法吻合。 至於英國軍官尼克森為要顯示英國人的光榮,不惜為日本人造橋,對這位現實的英國人來說,他投入太多情感,比日本人更愛此橋。但對美國人來說,希爾茲寜可逃掉,因為在他看來,他不是英國俘虜,造橋不是他的責任。 亞曆堅尼斯因此片得到1958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桂河大橋”則贏得同年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七項獎。早川雪洲則被提名最佳男配角。我對英國電影明星向來沒有好感,大概受了莎士比亞的影響,演起戲來一副高人一等的樣子。不過在這部片子裡,尼克森倒是利用指揮棍表達了英國軍隊嚴守制度的氣氛。尤其片中不時播放的“布基上校進行曲“(Colonel Bogey March),更得到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威廉荷頓早在1953年就因“德國十七號俘虜營Stalag 17”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1955年又因”野宴Picnic”獲得好評。不幸他在1981年63歲時卻因從樓梯上摔下而意外致死,甚是可惜。亞曆堅尼斯倒活了很久,86歲才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