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CCA 波士頓龍舟节40周年庆後記

GBCCA 波士頓龍舟節40周年慶後記 撰稿:陳瑞虹    攝影: 陳朝楠 似乎不久前才帶著剛學走路的女兒到波士頓去觀賞龍舟節慶祝活動, 過了及年停辦了。 自從1993最初創辦者之一Leslie Swartz 邀約文協再次協辦這個活動, 我適逢是文協會長,多年來一直與其他文協不離不棄的朋友們負責龍舟節手工藝攤位,一幌已到40周年了。 我很慶幸自己這頭老牛還能拖車,但是難免不感嘆後繼無人的憂心。每次辦完活動我特別感謝有許多默默付岀的朋友們。不能一一感謝,就說說幾位今年的代表人物吧,他們都是從早上擺設攤位到最後收攤全程參與! 蕭雲年年從Andover趕來,今年從更遠的NH來, 還得一路接人,並繞路去取粽子給 義工作午餐。 王淑玲能來,我就安心很多, 她總是安安靜靜有條不紊把事情處理完善,又可帶來周萬欽,或是女兒。她不怕麻煩從台灣買回彩色絲線, 是做很受歡迎得小人。 葛幼梅不但負責開車,搬運,還帶來了女兒Annie加上男朋友。有些年青人幫忙, 真好。Annie 是NY Parsons Design School畢業生,她為小朋友畫臉 當然是大排長龍。 曾淑枝平時為了GBCCA的帳目,犧牲了許多周末,還從quincy坐地鐵趕來幫忙支援龍舟節活動,她示範包粽子經常會上報。 吳杏玫是我結識的學妹朋友,她是全才,各種手工動會,但是坐上寫名子的位子就下不來了。 歐陽東美,潘台春,和黃淑英,都是張羅完國樂和YoYo 的表演就趕過來幫忙。潘台春最近才拿了CPR […]

GBCCA成功舉辦釣魚知識講座

Lydia Wei      撰稿人 盼望已久的GBCCA主办的釣鱼講座在会長瑋珊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在EC TEAM成员宋铭杰、劉钢、 张勇,Jessica Zhang 和Lydia Wei 的协助下,6/2终于顺利开讲啦!主讲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我们波士顿著名的有着70多年钓鱼经验的Tony Chen.。他中文名字:陳富雄,台灣高雄人, 從小在海邊長大 ,一生與釣魚結下了不解之缘, 无論是海水釣或淡水 釣,岸釣或海釣,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純熟的技術 。對麻州,鱈魚角,羅德島的魚情了如指掌,釣到過 眾多種類的魚。釣魚朋友們都尊稱他為:大哥,老大 ,漁司令!信息一发出,就得到了热烈的反响,不論会釣鱼不会釣鱼的,都期盼着能有机会得到釣鱼大老的真传和几十年的宝贵经验。大家积极踊跃的报名,因为场地有限,我们不得不限制了报名的人数。 講座当天,座无虚席,爆滿大廳。Tony 以多年的釣鱼经验和有趣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声情并茂,谈笑风生;听讲座的人人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时不时地被Tony风趣幽默的演講逗得捧腹大笑。遇到聽不太明白的,就積極提问,Tony则不厌其煩,耐心地一一解答。Tony还带来了自己的釣鱼装备,把实物展示给大家看,并亲自示范还送给每個人鱼线和钓钩,現場手把手教授如何綁魚鈎。朋友们反映Tony Chen 的講座詳细,诱人,非常幽默,胜过大学教授的演講!大家都非常开心学到了许多宝贵的釣鱼知识和经验。 来参加講座的好多朋友们都带来了各种美味佳肴,講座过后,大家一起分享了Tony釣的鮮魚、鱿魚以及各色美食,美味的生魚片和椒盐黑海鱸魚,真让人垂涎三尺,回味无穷!大家一起度过了一個美好的时光! 附上講座內容: 1.漁具的使用:漁竿選用,漁鈎選用,绑鈎方法,魚線選擇,鉛的重量 2.釣魚的先決條件: 季節,氣候,潮水,海域 3.分享釣魚的樂趣 • […]

敬請參加GBCCA 6月2日釣魚知識講座

敬請參加GBCCA 6月2日釣魚知識講座 各位朋友,六月二日GBCCA將推出一個豐富多彩,由釣魚專家陳富雄先生主講的釣魚知識講座。 這將是釣魚愛好者和喜歡吃魚,喜歡海鮮的朋友們的一個好機會了解相關知識。 時間:2019年6月2日週日,11am 到 1pm 地點:GBCCA Main Hall 主講人: 陳富雄先生 主講人介紹:陳富雄:台灣高雄人, 從小在海邊長大,一生與釣魚結下了不解之缘, 无論是海水釣或淡水釣,岸釣或海釣,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純熟的技術。對麻州,鱈魚角,羅德島的魚情了如指掌,釣到過眾多種類的魚。釣魚朋友們都尊稱他為:大哥,老大,漁司令。 講座內容包括:1.漁具的使用:漁竿選用,漁鈎選用,绑鈎方法,魚線選擇,鉛的重量 2.釣魚的先決條件:季節,氣候,潮水,海域 3.分享釣魚的樂趣,等等 講座後有點心和海鮮和大家分享

映日荷花別樣紅

映日荷花別樣紅   Bonnie Yin 2019年5月5日上午,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GBCCA)成功地在Newton舉辦了荷花園藝講座,前來參與講座的聽眾達到50余人。 5日一早,天氣有些陰沈,漫長的冬季似乎還不願離去,但習習的冷風卻沒能阻擋人們對荷花的熱愛,對美的追求。GBCCA 的會長一早便帶人布置好了會場,10:30開始不斷有荷友從四面八方聚攏過來,很多朋友還帶來了自制的美食。 11點荷花園藝講座開始,屏幕上展示的美麗的荷花引起了聽眾們陣陣的贊嘆。首先由Lydia Wei女士介紹荷花的相關知識和種植要點。荷花是一種古老的植物,是經過冰河世紀幸存下來的兩大物種之一,原產於中國和美洲,也許是經歷了嚴寒的洗禮,荷花酷愛陽光,必須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才能生長旺盛,中國古代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菡萏”,它與睡蓮外形相像,確是不同種屬的兩種花卉,它們的根莖葉花都有不同之處,荷花喜歡靜水,微酸性土壤,不耐寒冷,5℃以下會發生凍害。夏季荷花盛開,風中搖曳,顧盼生姿,雨打荷葉,別具詩意。 入秋後荷花結出蓮蓬,子實藏於其中,荷葉逐漸幹枯雕萎,這時可以挖取蓮藕,並用清水低溫保存,來年又是壹個美麗綻放的荷花仙子。荷花一身是寶,荷葉蓮子蓮心蓮藕都可以食用,並兼具療效可以入藥。接下來Lydia分享了她種荷花的經驗和種植過程中的註意事項,從容器到土壤,從施肥到澆水,從播種到收獲儲存,引經據典,圖文並茂,趣味橫生,引人入勝,眾多的愛荷聽眾聚精會神,很多人還仔細的做了筆記。 接下來第一位成功在波士頓種植中國荷花的宋銘傑先生用自備的簡單器具給大家演示了荷花種植技術並分享了自己的種植經驗,引得大家翹首探望。宋先生在波士頓種植荷花已有10年時間,經常把自己的荷苗和種植經驗分享給大家,美化了環境,陶冶了情操,豐富了大家的生活,在荷友中享有很高的名望。 講課和演示結束後,講座進入了有獎問答時間,獎品是Lydia自己泡發的蓮子苗和去年收獲的藕根。Lydia根據自己的講課內容提出問題,眾多聽眾紛紛搶答,把講座推向高潮。最後的精彩時間是競拍義賣,Lydia把自己精心保存過冬的藕根貢獻出來,荷友們為了得到喜愛的藕根積極競拍,其中最大的粗如兒臂的壹根蓮藕競拍到了$60,竟拍的收入將用於協助GBCCA舉辦更多精彩的活動。 一點鐘講座順利結束,荷友們邊分享自己帶來的美食,邊交流學習心得,其中荷花酥,桂花糖藕和銀耳蓮子羹都是與荷花相關的美食,受到大家歡迎。走出會場,荷友們紛紛相約夏季賞荷秋品蓮藕,讓我們共同期待壹個荷花驚艷的聚會吧!

琴緣

琴緣        可慶恩 我從小就拉京胡,現在是波士頓京劇協會的琴師,參加過波士頓社區學校的各類演出,每次演出前後,劇團、我和其他票友的名字會在各大華人報紙或網頁中出現。親朋好友常誇我是名揚海外具有專業水平的琴師,實在是過獎了,但說我有童子功或波士頓第一把京胡大概還是不錯的。 類似的“大師級”人才在這裡的其它業餘文化團體也很多,他們都是各自專業領域中的佼佼者,是美國晚期華人技術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人才外流,那麼他們的業餘愛好使他們成為流出來以後的特殊人才。 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愛好和天賦 但是以愛好天賦為職業的,在華人中比較少。當在異鄉的土地上拚搏在不同的文化中立足後,他們的業餘愛好和他們不賴以謀生的一些天賦會自然的萌發出來,這可能是這一現象的根源吧。我也把自己歸類於此類人中。 他們中最顯赫的是波士頓從事醫藥研究的黃西Joe Wong,他一開始也是因為業餘愛好成為中美醫學會俱樂部的藝術骨幹後參加波士頓國際喜劇節併進入決賽並在全美喜劇節比賽上獲得了冠軍最後成為全美全中國家喻戶曉的脫口秀相聲演員。 據估計,活躍在大波士頓地區的基於各類專業(學術、藝術),各地域(北京、山東同鄉會)歷史特色(如知青聯誼會)的華人團體有大約幾百個,還不算各類網絡虛擬團體、論壇、和微信群等。我想這與華人的文化背景和特色有密切關係。我很喜歡心理學,讀國內醫學院時沒有社會心理學一說,來美國看Carole Wade的心理學教科書才知道這一學科所定義的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所在-前者是集體文化,後者是個體文化。群眾運動,開大會,廣播體操,廣場舞是現代集體文化的特點,人們下意識的喜歡被領導(與之相反,個體文化中的注重個性發展和領袖氣質)。集體文化的正能量(時髦詞)可以具有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以上提到的各華人社團,尤其是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的京劇協會)。而集體文化的負能量容易誘發個人崇拜,人們容易被洗腦。 要說我和琴的緣分離不開當時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我的父母在西方傳教士辦的學校裡接受基督教非常虔誠,後來到文革時因信仰受迫害,我和兩個弟弟因此也常受氣跟小夥伴打架,學校又不上課,爸爸知道我喜歡樂器,也是怕我學壞,就給我買了把當時最時髦的樂器-京胡,讓我學,給我弟買了把二胡學。 那時候醫院大院裡大喇叭整天放樣板戲,醫院學校都有宣傳隊,還有個京劇團的琴師隔三岔五地來醫院排戲。那時晚上在家跟爸媽讀經學唱詩白天出來跟琴師學京胡這樣大約2年的時間已經拉得很好了,經常被表揚,還被推薦當小文藝兵(因政審不合格沒成)。後來不知為什么再也不拉琴了,好像是跟琴沒緣分。也可能當時並不喜歡京劇(樣板戲),似乎我拉琴不過是當時環境所迫。 光陰似劍,幾十年已過,物不是人也非。波士頓劇協剛成立那會,我太太說,你不是小時學過京胡麼,我們去吧,我聽聽你拉琴你也聽聽我唱戲,很好聽的。我說,嗯,你肯定有天賦,我已經很久不宰雞(拉京胡拉不好的動靜)就不摻合了,她那時開車還不敢上高速,我就開車送她去唱戲,劇協會長找人送她回家。沒想到再往後,我也去了,而且劇協每次排練和演出都會有我的琴聲,練琴和排練佔據了我大部分的業餘時間。 我沒有認真想為什麼這麼喜歡久久不拉的京胡,現在覺得它的聲音有抗拒不了的穿透力和魅力。一晃又十幾年過去了,這便見證了我與琴和劇團的不解之緣,好似冥冥之中的定數。琴聲響,我為才子佳人伴奏,琴聲落,好似萬籟俱寂,眼前會浮現出彼岸年邁父母憔悴的身影。浮現出一幕幕紅衛兵抄家和跟小同伴打架的舊事,卻怎麼也記不起教琴老師的名字和樣子了。

京劇鼓師

京劇鼓師 訪波士頓京劇協會鼓師  陳英順 板鼓是京劇樂隊中的一項打擊樂器。通常是以雙箭擊鼓或單箭挎板擊鼓兩種形式演奏。從京劇樂隊中板鼓的職能範圍來講,即是樂隊指揮者,又是首席領奏樂手。司鼓者擊打板鼓發出“點子”的節奏音響來操縱、指揮樂隊。 長期以來,板鼓在樂隊中保持著傳統的權威性。這是由於樂隊所有聲部樂器,都是根據板鼓演奏指揮的動向、要求,引奏出各聲部和諧的音樂效果。劇情或人物的鑼鼓、唱腔、曲牌,從進入至發展變化,其中節奏快慢,音響強弱,情緒起伏一直到結束,都是遵循板鼓點子特有的音樂手段及其明確的音樂語音來指揮或控制樂隊,奏出感人至深的戲劇效果。板鼓既然是指揮,那麼其作用遠非其它樂器可相比。在戲曲伴奏中唯有板鼓的指揮演奏始終貫通全劇。它在樂隊之間,樂隊與演員之間,頻繁的起著引導、襯托、交融、調節、統一的作用。因此這就決定了司鼓者必須熟悉吹、打、拉、彈各種樂器的性能與運用,以及它們之間的演奏與協調關係,同時還要熟悉賞的表演要求。 我們特意採訪了波士頓京劇協會的鼓師陳英順老師。 陳英順老師具有多年司鼓經驗和豐富的舞台演出經驗,並有豐厚的京劇藝術底蘊。 陳英順老師的父親是天津著名票友鼓師琴師陳祝齡,哥哥陳英平也是天津票友界有名的鼓師。 陳英順老師說道:“我學鼓是在從小的耳濡目染中受到了京劇藝術的熏陶。 小時候經常跟父親去戲院演出。 父親經常在天津市文化宮,城鄉禮堂等地方登台打鼓,打鐃鈸,或者拉京胡,有時候一齣戲演很多場。父親打鼓,我聽戲。聽得多了,在很小的年紀就熟悉了很多鑼鼓經,也看到了鼓師和演員,樂隊之間的默契合作。 可惜當時有父親這麼好的老師, 我卻沒有系統地跟他學習打鼓。 後來到了工作的年齡,開始參加樣板戲的排練,開始為《紅燈記》和《沙家浜》打鼓,這樣走上了當鼓師的道路。” 陳英順老師指出, 板鼓在京劇藝術中作用極大,必須要求板鼓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達到比較高、比較全面的程度。專業知識豐富,有較好的音樂素養,熟悉賞的唱、念、做、打、舞。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培養樂隊、訓練樂隊的能力。 板鼓的地位、作用之重要,還在於司鼓指揮樂隊去完成劇情、人物服務的使命,所以司鼓者必須掌握全劇,深入劇情瞭解劇中人物,通過樂隊塑造人物的音樂形象,使人物性格得到深化和發展,有力的渲染戲劇氣氛,以高超的伴奏程式手段將戲推向高潮。從戲幕拉開到閉幕,各場人物的上下場、抬手投足、動作表情、念白唱腔等,無不在板鼓的啟引下開始,展伸,結束。司鼓掌握著全劇節奏的尺度,劇情的高低起落的層次,人物表演的喜、怒、哀、思各種不同的內心情感變化。可以說板鼓的指揮演奏掌握著全劇的命脈,具有駕馭整個舞台的能力,是總攬全劇演出的組織者和指揮者。 陳英順老師說:“我在波士頓多年前很幸運地在華人報紙上看到了波士頓京劇協會的消息,那時候波士頓京劇協會也剛剛成立不久。 我就這樣找到了我在美國發展京劇愛好, 傳播京劇藝術的團體。 現在我在波士頓京劇協會已經好多年了, 並參加了很多演出,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團體在各個種族的人群中傳播中國傳統京劇藝術,我也很高興成為波士頓京劇協會的一員。” 波士頓京劇協會的成員們也紛紛表示:我們在英順老師這裡都學到了很多京劇知識。 英順老師不但有求必應,勤勤懇懇為大家打鼓,而且耐心指導其他成員學習大鑼,小鑼,和鐃鈸的演奏方法,並在總體演出效果和演出細節上幫助大家,指導大家。 箭起箭落皆是戲,一板一眼總傳神。感謝陳英順老師接受我們的採訪,也感謝他堅持傳統藝術,弘揚中華國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