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三倒四亂讀詩

e-Newsletters, Other

 顛三倒四亂讀詩            張勇

昨天在一個朋友處,見到一方田黃小山子,大約兩寸多高。一面用陰線刻著一幅圖畫,是二人松下對酌;另一面從右往左用行書,陰刻著兩句詩: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然後在左下角落了一個小款,看不清楚是什麼字。

這麼有名的詩句,明明應該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啊。我的第一反應是刻反了,豎排版的詩句,怎麼能從左往右讀呢?什麼人刻的,可惜了一塊好石頭。可是為什麼把款又落在左邊呢?於是再看一看。發現雕刻的筆意,確實是從右往左的。右邊的“只”字是起筆,左邊“中”字的一豎是收筆。再仔細讀了一遍,感覺很有意思。也許不是刻錯了,反倒是有意為之的,類似集句成新詩的感覺。

把原來的《尋隱者不遇》放在一邊,僅僅看這兩句。原來的順序,“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是一種對隱者“仰之彌高”,“心嚮往之”的敬仰,和終“不能至”的遺憾,外加些許淡淡的失望之情。兩句倒過來呢,意思就不大一樣了。“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遺憾歸遺憾,總還有個盼頭,讓人生起“等一等”甚或“找一找”的心思。挺好玩的,不知道還有哪些詩句可以這麼顛三倒四地讀。

剛好前幾天有另一個朋友用email發來一篇趣說詩詞的文章,就翻出來把玩一番。大部分詩句由於音韻,或對仗的問題,不能顛倒了讀。不過真還有幾句顛倒之後,頗有意思的。比如:

“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猿聲啼不住”;哪來這麼多猴子,真煩人。跑了這麼遠還躲不開。

“一江春水向東流,問君能有幾多愁”;韻味差了些,但境界大不同了。後面甚至可以跟一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對影成三人,舉杯邀明月”;已經“成三人”了,再邀來明月,就是四個了。等等,我和我的影子是兩個,第三個是誰?什麼東西沒有影子?哎呀,靈異了!

“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驀然迴首,眾里尋他千百度”;這個……,老兄你是找她呢,還是躲著她呢。

附錄朋友發來的文章:

唐詩宋詞中的妙語之最

唐詩宋詞是中國的文化瑰寶,其中很多句子讓我們拍案叫絕,流傳千古。

翻閱這些書籍時發現一個趣味的話題,唐詩宋詞中的很多詩詞絕句中蘊含著妙語之最,且意味無窮。

最開心的事——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最難找的人——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最害羞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最瘦的人——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最寂寞的時候——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最大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最深的雪——夜來城外三尺雪,曉駕碳車輾冰轍。

最長的頭髮——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最窮的女人——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最長的臉——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剛流到腮邊。

最大的額頭——未出庭院三五步,額頭已到畫堂前。

最大的門窗——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最恐懼的地方——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最無才的人——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最多的愛——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最濃的情——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最長的情——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最苦的酒——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最孤獨的人——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最喜歡喝酒的人——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最悠閒的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最勇敢的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最忙碌的人——城頭鐵鼓聲又震,匣裡金刀血未乾

最有計謀計程車兵——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最孤獨的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最美的女人——回媚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最有志氣的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最高的危樓——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遠的朋友——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最難尋找的東西——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最強烈的春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醉得最死的人——昨夜風急雨驟,濃睡難消殘酒。

酒量最大的人——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爬得最高的人——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臉皮最厚的人——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離家最久的人——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被風吹得最遠的房子——茅飛渡江撒江郊,高者掛之長林梢。

 

後記:

唐詩宋詞中的名篇名句,是尖端放電的瑰寶奇葩。且不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謅,就是對於我們提升人格,激發想像和創造力,也是很有幫助的。“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唐詩宋詞中的名句妙語,通俗優美,耐人尋味。初學者不覺其深,專門家不覺其淺,是益智、養性、娛情之珍品。

總覺得古代的人情感比現代人要豐富許多。一次離別,一陣感慨。生活中的每一種心情,都可以造就一段流傳千古的美詞間。

總是在寂寞的時候讀唐詩,總是在寂寞的時候品宋詞,如果唐詩宋詞有一個主題,我想那應該是:寂寞。

曠達如東坡,悲壯如岳飛,豪邁如稼軒,他們的詞裡也都不乏悲涼的味道。稼軒的“道晚正愁予,深山聞鷓鴣”可謂是把這種寂寞悲涼之感寫到極至,而他們的悲涼,無外乎念遠,追憶,壯志難酬。

才華難識,抱負難展——他們只能在深山曠野中踱步,自嘲的同時感歎生不逢時,寂寞的同時感歎流年易逝——人生若白駒過隙,而瞬間鬢已星星矣。

這種人生如夢的寂寞和蒼涼,誰躲得過呢?花開花落月圓月缺是人類共有的無常的悲慨,詩人們以自己敏銳,真純的心靈去體會了那種共有的慨歎和寂寞。 而將這種寂寞展示得淋漓盡致的,是唐詩宋詞。我不能不讚揚它的美。

千年飛逝,早已不見亡靈墓塚,而讓我們百般品味愛不釋手的,讓我們情不自禁默念出口的,讓我們帶著滿心縈繞的慨歎高聲朗誦的,讓我們在寂靜的夜沉默品讀,暢流出口猶如滿室生香的,是那些美麗的詞句,是千年前善感的詩人們或喜或悲或豪邁或寂寞的心情。

寂寞是千古命題,無論是偉人,凡人,古人,今人,還是詩人,和我們常人,但有智慧的人會在寂寞中得出詩意的感觸和深刻的見解。自古英雄多寂寞,而自古詩詞也 是寂寞的吧,它被一個寂寞的詩人在寂寞的時候吟出,寂寞地流傳千古,被後人在寂寞的時候細細品味,惟有寂寞懂詩詞,惟有詩詞懂寂寞。

不知道該怎麼結尾,始終不明白初中時候,那些拋棄了課業在唐詩宋詞中浸淫的日子,到底是我路過了唐詩宋詞,還是它路過了我?且將柳永的《蝶戀花》做為結尾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