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與平仄

e-Newsletters, Other

詩歌與平仄    嵇止

前言: 文協合唱團 2018 年度暑期退休會於 8 月 18 在衛斯理城的公共圖書館舉行,本文乃依據當 日漢語聲韻研習心得分享的部分,由原來的投影片內容整理而成。

本文: 詩經楚辭以降,漢詩的傳統已有兩千餘年,歷代文人單從文字的對仗排比,就能樂在其中。 但詩詞歌賦另外還有藉吟唱來發抒性情的功能。漢語每個字有一定的聲調,如果組合得當, 詩文也能變成樂曲。 李白的「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就是一例,趙元任的常州話版,在互聯網上早有流 傳,原音與內容如下:

棄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髮弄扁舟

詩社是我們文化裡一道特殊的風景,不僅活躍在文風鼎盛的江南,連日據時期的台灣,也 能夠維持 300 多個。島內日本人還有他們自己的漢詩社「玉山詩社」。詩人們的吟法口耳 相傳,用各自的鄉音酬酢唱和,有的詩社則有專用曲譜。趙元任輯成的「常州吟詩樂調十 七例」則更進一步,用簡譜和拉丁字,把常州詩社唱腔唱詞準確地記錄了下來。

古人對漢語聲調的認識見諸文字的,始於一千五百年南朝周顒所著「四聲切韻」。粱武帝 蕭衍對此並不了解,而有「何為四聲」一問,大臣周舍答以「天子聖哲」。當時的首都建 康,尚未通行現在屬於官話系統的南京話,說的是吳語,吳語有連續變調的特性,幾個字 合在一起說,各個單字的聲調會變得不一樣,無怪蕭衍有此問題。隋文帝楊廣年輕的時候 須學講楊州話為官,顯見關瀧地區的的語言在吳地不能溝通,各地腔調,均有不同,解釋 起來並不容易。

到了唐代,「平上去入」四聲的說法固定了,當時的僧人學習梵語,對語音的體會遠比常 人敏感深刻,釋處忠在「元 五音標記法的五個音是相對音高,以蘇州話為例,最低音是大約是 f # (1),最高音是 c #,(5),中間音可以是 a(3),每一個字只在起點處、拐點處、終點處的音高進行紀錄,普 通話的一聲是陰平,二聲是陽平,三聲 相對於上聲,四聲是去聲,用五度標記可標作 55, 35,214,51 如下圖所示。 廣東話的九聲五度標記法可標作 55(陰平),35(陰上),33(陰去),11(陽平),13(陽 上),22(陽上),5(陰入),3(中入),以及 2(陽入),其中的七八九聲是入聲,音節較短,用一個數字就可表示: 台語的七聲八調則可標作:44,51,31,3,24,51,33, 5, 其中 2,6 聲重複 4,8 聲為入聲

         

 

 

 

 

 

 

 

近代漢語教學以普通話,也就是北方官話為主,普通話不含入聲,而日、韓、越南漢字文 化圈內各族習得的漢語發音直接來自漢唐中土,反而保留了入聲,五聲標記法不計聲韻, 入聲細微之處,必須以羅馬字表示,下表將粵語、台語文讀音、台語白讀音、日語、韓語、 越南語從零到十的發音列出,其中的一、六、七、八、十的發音,須用近似 pkt 的子音截 斷,皆屬入聲字。

先秦兩漢時期,詩詞主要的功用為配樂,是文學史上樂府詩的時代,至今台灣話唱歌的另一個說法還是「唸歌詩」。用字的聲調之於詩詞有何作用,要到六朝時期,沈約提出四聲的八病之說後,才見系統性的論述。

古人對聲母、韻母、聲調各個語音元素的區分還不十分清楚,所以八病中只有平頭、上尾、 鶴膝、三項單與聲調有關,如下所示:

平頭:五言詩的第一、二字與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聲調相同。

上尾:五言詩的第五字(出句最後一字)與第十字(對句最後一字)聲調相同。

鶴膝:五言詩的第五字與第十五字的聲調相同。

唐人更進一步,為避用不適合的聲調,把詩詞的每一個字都做了規範。 其中七言詩的聲調規矩包括下列四組排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詩的四個組合如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唐朝的科舉考試有詩賦一科,定下格律,可以方便評分,影響所及,中唐以後,四句絕句、 八句律詩,或五言、或七言,成為主要的詩詞格式。

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較平聲有曲折變化,合稱仄聲。其中的入聲,前面提到在漢語官話裡 不存在,如何處理,是以普通話吟誦詩詞的一大課題。

被後人稱作絕句之最王之渙的「涼州詞」可為一例,全文及格律如下所示,其中的「白一 笛不」四字屬入聲,是仄聲,出格的怨和楊兩字平仄相反,可用拗救解釋。第三句的羌字 符合七言詩一三五不論,就是 1、3、5 字可不論平仄的例外,這首詩大致聲調諧和。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平平仄仄庂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王之渙另譜的五言絕句「登鸛雀樓」也是如此,白為入聲,欲字可不論平仄。

白日依山盡,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唐末五代,戰亂頻仍,時人對文學的偏好轉變,詩詞不尚工整,每句長短不拘的詩餘變成主流。 兩宋時期,承平日久,詞曲創作到達頂峰,收錄在「全宋詞」中的詞人多達一千三百多家,作品 有一萬九千九百餘首。宋詞也論平仄,但較為寬鬆,著重規範韻腳。其中以岳飛所填的「滿江 紅」,最為傳世,該調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韻(歇烈月切),後段十句五仄韻(雪滅缺血闕)。 九個入聲字不但符合平仄,也做為韻腳,烘托出全文悲切沉鬱之氣。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中仄平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中仄。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平仄。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中中仄,平中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

壯志饑飱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平仄。

古人填詩作詞的主要工具書「廣韻」已有數字化版本,也是本文主要的參考資料。 「廣韻」原文在諸子百家中國電子書計畫的互聯網的鏈結是 https://ctext.org/guangyun/zh 經過整理後的版本在韻典網 ytenx.org

後紀: 文協合唱團 2018 年度的公演已於 11 月 3 日圓滿落幕,本次公演主打台灣歌仔戲「我身騎白馬」 改編的同名合唱曲,歌仔戲七字一句,一聯四句,句句押韻,比古詩還嚴謹。如本曲歌詞「身騎 白馬 走三關 、改換素衣 回中原、放下西涼 無人管、一心只想 王寶釧」的四個閩南語發音的韻 腳所示。

另有馬致遠的「秋思」一曲,屬元曲曲牌「天淨沙」,格律更嚴,「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 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中一、二、五三句平仄要完全相同,第三句 的瘦馬兩字,一為去聲,一作上聲,都有規定。元曲所操語音已近現代普通話,用普通話語的聲 調就可以準確地表達本曲該有的意境了。 演唱會僅有的一首以唐詩譜就的「草」,節自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 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二兩句的平仄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歲一枯榮 的一字為入聲,要是譜曲的阿鏜沒有留意,這首歌就失去原詩的韻味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