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迷幻市場之歐伊嘻散壽司

e-Newsletters
  • 花蔭

歐伊嘻散壽司,不是哪家新開的壽司店,而是花家家風—「度假後遺症」的產物。

「肉謂之羹,魚謂之鮨。」—爾雅

在日本或台灣的日本料理店常見「鮨」(音同鰭)這個字,此字源自中國,輾轉演變到現代,通
常意指壽司。這次在築地,當然少不了一早前往場內握壽司店朝聖一番!(說朝聖其實有點太
誇張啦! )

身心俱疲時,我喜愛日本料理,因為「靜、淨、境」三個字。日本料理的特性在身體與心理上
負擔都較輕,廚師的功力與用心藏在清淨簡雅之間,不需勞神卻能默默領會。

但精神好時,我人就搞怪起來了!

個人觀點一直覺得生魚片雖然鮮美,但吃起來頗為無聊;握壽司花樣繁多,但我討厭塞了滿肚
子米飯;比較起來散壽司就討我歡心多了。

每一碗散壽司都像廚師的創作,每位師傅的散壽司都有自己的故事與情感在其中。散壽司本身
呈現出的畫面就是一首挑逗視神經的序曲,食材和品質就如同作曲家用有限的音符譜出曲曲不
同風情的調般,是種感官上的饗宴。

魚鮮是壽司的主角,但襯底的米飯往往才是完美壽司的靈魂!好米飯,除了米質好,更需要鍋
具配合,還得用心煮,壽司若少了被魚鮮油脂滋潤得晶瑩香Q的米飯口感,魚肉的海洋香甜就
像雙人花式溜冰缺了伴般地,令人大嘆失落又無奈。

吃完散壽司後,舔著唇上的魚脂,咀嚼著齒間的米粒餘香,再抿一口日本綠茶,是享受散壽司
最佳的收尾好時光!

忙了一天,其實很累且胃口也差,但雖然胃說不想吃,可是手卻說它很想做,於是….

1. 添碗微涼的壽司米飯當底。
2. 擺上四種生魚片和鮭魚卵(事先刷上薄薄地一層淡醬油)
3. 材料有限,發現小花園中的紫蘇仍在過冬凋零中,抬頭恰好望見滿樹的黑紅桑椹(成
熟又大顆的都慘遭恐龍們滅口了),摘了幾顆幼小桑椹,再來幾片桑葉襯底吧!
4. 沒力氣做厚蛋皮,於是切了三片薄薄的日本黃色醃蘿蔔捲起花瓣狀插一旁。
5. 塞三顆草莓裝飾,買魚時順手買的,雖然很小顆但滿滿一大箱才一百元。
6. 灑上青蔥和些許在築地買的柚子香料。

大功告成!

吃了第一口後,魚肉有回甘之味,我的胃驚醒了!

「散壽司」這名稱,我猜不只是因為魚肉海味散在米飯上,「花蔭綱目」上記載—它應該還
具有解悶化鬱,「散」除疲勞之功效!

Leave a Reply